資料來源 民報 記者王志偉(2015.12.25報導) https://goo.gl/UDOQ0R
專訪/「吳尊賢愛心獎公益服務獎」得主陳麗雲醫師
面對需要幫助的人,別想太多,說「Yes!」就對了
「閱讀,是一把翻轉我人生的鑰匙,相信也能開啟更多孩子的世界……」,知名小兒心臟科醫師同時也是花蓮新象社區交流協會創辦人陳麗雲,獲得2015年「吳尊賢愛心獎公益服務獎」,她說,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就是當醫師,因為「一開門就能助人」,面對需要幫助的人,別想太多,說「Yes!」就對了。
當醫生當了20多年,做公益也做了20多年,這回獲得「吳尊賢愛心獎公益服務獎」的殊榮,陳麗雲謙虛的表示,說是做公益,她覺得太沈重,她只是喜歡助人,很幸運地一路上遇到許多貴人與相挺的夥伴,結合了許多人的力量,才讓助人的路越走越廣、越走越遠,「沒有他們我做不到」,陳麗雲不斷這麼強調。
陳麗雲出生台南,回想30年前醫學院畢業選擇到花蓮行醫,當時來到門諾醫院擔任實習醫師,或許年輕加上一股「醫師」的使命感,接下來碰上了早產兒、雛妓救援事件,讓她「醫師」的身份更顯責任重大,也改變日後的人生步調……
635公克早產兒的生命力 觸動了陳醫師
1986年,陳麗雲還是花蓮門諾醫院的實習醫師,有位體重只有635公克的早產兒因為父母放棄治療,拔管後卻仍奮力呼吸,手足不住揮舞,想要生存下來。陳麗雲驚嘆生命的可貴,連寫兩篇文章投稿《民生報》醫藥版,旋即獲得許多民眾的回應和捐款,陳麗雲便利用這些善款成立了台灣最早的「早產兒基金會」。
1987年,一位16歲原住民少女因為骨盆腔發炎引發敗血性休克被送到門諾,經醫治後逐漸康復,陳麗雲發現小女孩8歲即被賣進私娼寮,住院、出院那天,都是被「皮條客」把人接走,由於當時法令不夠周延,親子監護權沒有強制權,於是她苦思如何得讓社會得以重視。
「文字是最快速且最有效的途徑」,於是她再度提筆撰文投稿報端,藉此凸顯雛妓(親屬監護)問題,引起社會很大震撼和回響。這回陳麗雲和花蓮地檢署檢察官曾泰源聯手營救雛妓,結合學校、宗教、社工和醫護等相關人士成立「花蓮善牧中心」,也因此因緣際會認識曾泰源,攜手結為夫妻,律師與醫師的結合雙雙發揮專業長才,用力投入拯救早產兒和雛妓的工作,並為日後立法之《兒童保護法》、《兒童福利法》相關法條規範催生努力。
陳麗雲發現在花蓮這個天大地大的環境裡,要協助弱勢族群,必須從社區著手。因此於1995年成立「新象社區交流協會」,走入社區,分享醫療常識、推動閱讀;也在會內開辦「家事服務」課程,提供失業婦女學習機會,協助媒合工作;同時辦理免費的「課後輔導」,照料家貧的孩子。
新象進入社區後,發現「教育」最能引起共鳴,而且花蓮閱讀資源有限,因此運用「花蓮小大讀書會」採買的書籍,在2003年成立「新象繪本館」推動閱讀。陳麗雲與夥伴們認為「閱讀風氣應走出去」,但沒充裕的錢買車、買書,於是陳麗雲花了5萬元改裝貨櫃屋,彩繪成「行動繪本館」,每個月請吊車將「行動繪本館」輪吊全花蓮13個鄉鎮。就這樣過了近5年,「閱讀小飛象」也因年邁失修,如今只能定居在花蓮秀林鄉銅門國小了。
從小拼第一名 不是好勝心 而是獎品有好書3本
陳麗雲說她愛文字、愛閱讀,而且利用看診時,鼓勵家長跟孩子進行親子共讀。其實「愛讀冊」來自年幼時家境不豐,沒有足夠的課外書本吸收閱讀,記得小學時她考試第一名學校給予3本書為鼓勵,陳麗雲好感動,到現在仍然記得那3本書名…,從那次開始她都爭取第1名,就是希望能再得到另外3本書,而當時那些書帶給她的鼓勵,讓她至今回想起來都覺得感動,所以陳麗雲希望也能透過書本帶給其他孩子這股溫暖的力量。
「進入文字是很棒的事,因為閱讀,改變了我的一生,所以我希望盡力讓閱讀感染社區,尤其我相信更能因此開啟孩子的世界」,問陳麗雲做這麼多事,碰到挫折怎麼辦?她很豁達地說,「就放在心底一直想,然後要等啦,繼續做,時間就會站在你這邊,然後繼續把愛傳下去、一直下去……」。
陳麗雲從前副總統蕭萬長手中接下2015年「吳尊賢愛心獎」。
貨櫃屋改裝的「圖書館」,每月隨著拖吊卡車移動,每到一鄉鎮,都受到當地孩子喜愛。
信誼基金會捐贈一部行動圖書車「小太陽ㄅㄨㄅㄨ車」,提供偏鄉部落孩子學習閱讀。